学习频道>> 要闻

抓日常抓经常 确保公车为公

2025-07-22 11:27:2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我有话说
0

  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大风腐同查同治力度,将党风党纪硬要求变为硬举措、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向全党释放一严到底、寸步不让的信号,形成震慑效应。

  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制定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驰而不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2024年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94.9%的受访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成效表示肯定。

  违规配备和使用公车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表现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人心,公车管理使用制度日益完善,公车私用、私车公养等“车轮上的腐败”问题逐渐减少,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与变化。

  数智赋能公务用车管理及监督,久久为功狠抓公车私用等问题

  7月14日,江苏省昆山市审计局公车驾驶员沈师傅接到送该局人员外出参训的任务。随即,他熟练地打开“昆山市公务用车管理平台”,输入用车时间、目的地、用车事由等详细信息,生成一条用车申请提交,系统确认后生成“派车单”。

  下午3点多,沈师傅完成任务回到单位后,再次打开管理平台提交车辆回场信息,包括回场时间、结束码表里程、过路(桥)费、停车费等信息,形成一个公务用车的闭环,相关信息都被保存待查。“只要使用公车就必须申请,如果私自用车,就会触发车辆相关系统预警,单位很快会收到无单派车告警。”

  沈师傅在昆山市审计局开了10多年公车,对这些年公车管理和使用方面的变化深有体会,“以前出车、加油、维修等管理相对宽松一些,自从使用平台大数据管理后,公车的使用、加油、维修以及行驶轨迹、费用支出等都实行全流程动态监管,一有异常就会告警。监督部门还时不时进行检查,异常情况的处理也是一目了然。”

  据了解,该公务用车管理平台包含基础信息管理、单位用车管理等8个模块,能实现对公务车辆的全生命周期监管。昆山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将日常监督嵌入该管理平台,对异常信息实行实时预警。“对无单派车、节假日用车、短间隔加油、超大金额加油等10项问题重点监管,对一般性异常数据,由机关事务管理中心督促相关单位自查整改,对可能涉嫌违规违纪的异常信息,则由市纪委监委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进行调查核实。”昆山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当地纪检监察机关以大数据赋能公务用车监督,通过“数据织网、智能预警、闭环处置”,有力提升了监督质效。自嵌入预警功能以来,管理平台共发出异常告警1385条,20余人因存在违规问题受到处理。

  作风建设要抓常、抓细、抓长。以前,公车私用等问题之所以频发,既有个别党员领导干部个人原因,也跟公车管理使用、监管监督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有关。“以前的公车管理使用模式较为传统,往往存在车辆行踪靠报备、费用审核凭人工、违规用车抓现行难等问题,效率低、盲点多。”山东省济宁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张志光分析。

  济宁市纪委监委推动相关部门打造“公车智能监管平台”,将全市公务用车纳入平台管理,通过车载GPS设备实时采集车辆定位、行驶轨迹、里程数据等关键信息,对全市公车实行“一车一档”数字化管理。开发“电子围栏”功能,设定任务区域、行驶时长等阈值参数,动态捕捉偏离路线、异常滞留、高频行驶等行为。围绕加油、维修、保险、租赁、电子围栏等5个主题分别构建监督子场景,并配套建立30个预警模型。

  “平台将监督模型嵌入其中,自动比对车辆轨迹与加油记录、保养周期与行驶里程、租赁用途与费用标准等关键指标,智能标记‘私车公养’‘虚开发票’‘违规租赁’等异常数据。市纪委监委将比对发现的异常数据,逐条甄别分析,确定问题线索,第一时间进行分办,定期督办进展,推动快查快结。”张志光介绍。

  河南省郑州市纪委监委推动构建“双平台”监督体系。公务用车管理监督平台实时采集车辆运行数据,智慧监督平台整合公车行驶轨迹、加油记录等多维数据,通过智能模型自动校验车辆位置、费用支出等关键指标。一旦出现加油地与行车轨迹不符、加油频次与轨迹不符等可疑情况,系统自动触发预警。

  “自‘双平台’协作运行以来,‘数据多跑路、监督无死角’的效能持续释放,共计查实违规配备和使用公车线索113条,多人受到处理处分。”郑州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同志介绍。

  突出常态化长效化,推动织密公务用车制度笼子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改进作风问题上,我们不能退,也退不得,必须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

  近年来,党中央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深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从2013年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指出“改革公务用车制度”“建立符合国情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到2014年《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明确公车改革举措,再到此后的《中央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分类推进改革等等,随着一系列改革的制度举措落实,公车管理使用日益规范。

  如今,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主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实行统一编制、统一标准、统一购置经费、统一采购配备管理;严格按照规定配备专车……一系列深刻变化,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感。家住某省政务服务中心附近的王先生说:“现在公车贴上了统一标识,还印上了监督电话,公车使用透明了很多,普通老百姓监督起来也方便。”

  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期盼,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推动相关部门全方位织密公务用车制度笼子,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

  重庆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府办公厅纪检监察组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以数字重庆建设为契机,督促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打造“政务·公车在线”应用。该应用覆盖全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2.3万余辆公务用车,实现了公务用车的“一张网”监管,同时将车辆编制核定、配备、使用、处置等重点业务变为“网上办”,实现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审批留痕。针对公车档案不全、数据分散问题,该应用通过对数据的归集整理,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全覆盖的公车管理数据库,实现“一车一档”的全覆盖、透明化管理。

  该纪检监察组结合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推动相关部门健全完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修订完善定点维修、定点租赁等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要求维保、租赁等业务实行线上审批,全程留痕,实现服务标准、流程、价格等透明化监督,提升服务保障质量。“通过数据推动、科技赋能,既提升了监督的质效,也推动提高了公车管理的能力,以有效管用的制度严防‘车轮上的腐败’。”该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公车改革后,租赁社会车辆成为一些单位解决公务出行问题的手段。济宁市纪委监委督促相关部门制定《济宁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出行租赁社会车辆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严控租车用途、时限和费用标准,并将租赁数据接入监管平台。“紧盯公车领域隐形变异问题,不断深化平台预警、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完善制度的闭环机制,以精准监督保障公务用车规范运行。”济宁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一纪检监察组副组长魏亚军表示。

  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管出习惯、抓出成效

  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规配备和使用公车问题来看,依然有个别党员干部顶风违纪:有的将本人或者他人的私家车使用、维修或其他原因产生的费用,挂在公务用车上报销;有的办理加油主、副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揩公家油”;还有的借用企业或管理服务对象车辆,名为工作需要、实则个人私用……无论手段如何翻新,最终都难逃被查处。

  深入分析一些案例可以发现,个别党员干部出现公车私用、私车公养等问题,在于思想根子出了问题,不能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更有极个别例子是特权思想作祟,把公车私用当成特权。这些案例提醒我们:纠治违规配备和使用公车等“四风”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员干部必须从思想深处拧紧“总开关”,坚决破除特权思想与行为。不久前印发的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领导干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因私使用配备给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严禁公车私用、私车公养,严禁为公务用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者豪华内饰。

  近年来,党中央持续深化纠“四风”树新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涵养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

  浙江省东阳市纪委监委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项检查,严查违规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企业车辆,违规使用公车、私车公养等问题。“公车开支在‘三公’经费中占比较高,公车费用不减少,‘三公’经费难以得到根本控制。”东阳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必须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落到实处,强化思想引领、堵塞制度漏洞,久久为功惩治“车轮上的腐败”。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纪委监委积极推动主管部门强化警示教育,督促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围绕规范使用公车召开专题会议;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积极宣传规范公务用车管理有关经验做法、廉洁提醒以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破除特权思想,把自我革命这根弦绷得更紧。(记者薛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