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频道>> 要闻

以作风建设推动事业发展

2025-07-08 13:17:53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伟大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尤其要以优良作风作引领,以作风建设为保障

  当前,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正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参政议政实效,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多党合作事业新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巩固和发展良好的政治生态,已然成为大家的广泛共识。

  作风的影响至大至重至深,关乎人心向背和事业成败。优良的作风能够凝心聚力,反之则会导致离心离德。因此,体现在凝聚党心民心的政治效应上,作风是形象;转化为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的实践动能,作风更是一种力量。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自身的作风建设。从井冈山时期制定“三项纪律六项注意”,培育出“苏区干部好作风”,到延安整风中确立“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再到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等等,作风建设始终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延安作风,让多少“同心往事”在人们心中树立起精神坐标。1940年6月,爱国侨领陈嘉庚到访延安,从毛泽东的简朴“设宴”,他看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艰苦朴素、与民同甘共苦,于是预测“得天下者,共产党也……中国的希望在延安”;1945年7月,黄炎培一行访问延安,所见所闻令人信服,所以黄炎培频频点头赞许毛泽东关于“民主新路”的论断:“把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三顾特园”的亲民举止,给张澜留下深刻印象,使他感慨不已:“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为祖国、为人民谋福利的唯一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如同一面高扬的旗帜,它指引着方向、树立了榜样,汇聚起一股势不可当的巨大力量。1949年1月22日,各民主党派和著名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我们对时局的意见》,郑重声明:“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开启新的航程,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奋力书写中华民族从站起来迈向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事业的兴衰治乱在作风。壮士断腕、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猛药治疴,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律己”利民的勇气、决心和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源头治本的政治自觉、靶向发力的思想自觉、对症开方的行动自觉。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豪迈地宣示,要“把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伟大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尤其要以优良作风作引领,以作风建设为保障。执政党是如此,与执政党风雨同舟的参政党又怎能例外?所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深入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开创多党合作事业的新局面,其意义也就不言而喻。

  作风建设,如人行路,“义理不明,如何践履?”所谓“义理”,亦即“天下为公”之“大道”。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初心,激发出党外民主人士满腔热情的认同感,奠定了多党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在重庆谈判前后,张治中“三到延安”,通过与中共领导人的近距离接触,心中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感受:“仿佛是一个人在长夜漫漫中渴望黎明而终于渴望到了的故事,是一个人在茫茫大沙漠中寻找绿洲而终于寻找到了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前夕,宋庆龄断然拒绝南京国民政府祈望她“出为领导”的请求,欣然接受中共领导人的盛情相邀,毅然北上参加政协会议,因为她明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

  作风建设,贵在务实,“士虽有学,而行为本”。说到底,就是不务虚名、行胜于言,志存高远、实干为先,千万不能弄虚作假、惺惺作态。新中国成立不久,沈钧儒反映江南地区血吸虫病危害甚大,马叙伦就中小学学生健康问题作专题汇报,彭泽民呼吁推动振兴中医以发挥更大作用……每条意见和建议都是心怀天下、实实在在、掷地有声,呈现出与党和人民“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的高贵品质。

  作风建设,事业为上,“乐礼善学,尚中贵和”。在不断学习中提高道德修养,规范自身行为,在宏阔的多党合作事业中,切实做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当年,许德珩提出“恢复双周座谈会”,以此来密切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胡厥文、胡子昂建议中共“听取各方面人士的意见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费孝通提炼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十六字箴言等,无不传递着一种和衷共济的高度、协商议事的力度、无私忠诚的温度。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共同的理想在心底呼唤,矢志不渝和中国共产党一道,加强作风建设如春风化雨,推动事业发展如润物无声,方显出新时代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铮铮风骨、万千气象。这风骨,是不忘合作初心铸就的砥砺担当;这气象,是继续携手前进映照的高洁清朗。

  (作者刘晓庄系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