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德委员:心怀“国之大者” 肩扛责任担当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走过关键一程。人民政协也迎来了成立75周年,这一年,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汇聚力量、担当作为,画出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揭开崭新篇章。这一年,广大政协委员心怀“国之大者”积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主体作用进一步凸显,令人振奋的一组组履职数据,凝聚着委员们在坚定政治站位、精准议政建言、切实服务为民、广泛凝心聚力上的每一次辛勤付出,为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刻写新的印记。这背后,更印证着政协理论的正确指引,彰显着政协委员的能力担当,折射着政协平台的有力保障。
思想指引强根基,确保履职方向正确。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人民政协带领广大委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履职必修课,引导政协委员深刻认识和切实珍惜荣誉与责任,切实担负践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责任,肩负起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责任,充分彰显了人民政协制度显著政治优势。广大委员对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战线理论、人民政协理论深入解读、用心体会,进一步深刻领会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的使命任务,进一步准确把握人民政协履职方式原则,确保人民政协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能力过硬强担当,支撑履职成果凸显。委员们时刻牢记政治性是政协组织的第一属性,把坚持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政治原则,在政策宣传与答疑解惑中,在深入界别与团结联谊中,在示范引领与春风化雨中,努力担负起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委员们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入前端一线务实调查研究,将民意汇集、意见表达、分歧化解、共识增进一体纳入协商进程,各尽其能夯实决策咨询理论与实践支撑,不断提升参政议政能力水平、提高协商建言含金量,推动专门协商机构以协成事、以商求同、以专提质,推动人民政协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委员们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密切关注社会民生,努力做到谋民生要事、商民生实事、解民生难事,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发表意见、表达诉求,在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中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有力彰显了履职为民的担当。
服务保障强功能,助力履职平台实效。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不断加强委员之家、民主之家、团结之家建设,为委员履职创造良好条件,使政协协商平台作用发挥更加充分有效。从专家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到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委员们协商议政得以突破时间空间与形式频次限制,协商氛围愈加浓厚。从委员读书到委员讲堂,从“服务为民”到“走进政协”,既是对委员施展才干、展现风采的平台舞台的持续拓展,更是对政协贴近群众、深入人民的履职触角的不断延伸。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政协副主席 杨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