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频道>> 要闻

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大潮里——全国政协助推全面深化改革述评

2024-07-17 15:37:07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4年14期 本刊报道组我有话说
0

  扬子江上春潮急,风卷锦帆飞。

  改革开放,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第一次划时代的改革,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动了又一次划时代的改革,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实行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改革,取得了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成就。这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这是一场改革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这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这是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人民政协既是见证者、参与者,也是支持者、推动者。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10年多来,人民政协积极投身改革,自觉服务改革,致力为改革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定改革正确方向

  这是一位大国领袖的远见卓识,更是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抉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涉及范围之广、触动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各方面共推出2000多项改革方案。

  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最鲜明的特点是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力量所在。”全国政协委员韩保江坚定地表示。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组织,在事关道路、制度、旗帜、方向等根本问题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全国政协礼堂,这里是每年举办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的地方。

  2013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同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欢聚一堂,共迎元旦。此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召开一月有余。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要坚定不移实现改革目标。”

  “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

  “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要引导所联系成员和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10分钟的讲话,21次提到“改革”,传递出强大的改革决心和信心,向人民政协各参加单位发出了服务改革的号令,也给人民政协服务改革指明了方向。

  全国政协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围绕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重大问题,通过调研、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多种形式,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

  从2013年到2024年,每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都会看望全国政协委员,与他们亲切交流,共商国是。从科技体制改革到构建新发展格局,从粮食安全到生态环境保护,从教育医疗到社保体系,从文艺创作和学术创新到新型政党制度,从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这些改革中的“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都是人民政协协商议政的重点。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同时,首次就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作出系统深刻阐述。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这两个界别的联组会,强调大力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扎实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总书记重要讲话让政协委员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履职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定、更有力量、更见神采、更显底气。”来自民建界别的孙东生委员有幸两次参加。

  近年来,全国政协围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等议题协商议政,就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放宽市场准入、缓解融资难等持续建言。

  这又是一次动员令——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强调“各级政协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力度”。

  为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全国政协增加了一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开展协商议政,为保护青山绿水献计献策。

  仅2023年,围绕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全国政协制定60多份工作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2023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政治决议》反映了全体政协委员的共同心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有力回答了改革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向什么目标前进等根本性问题。

  “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

  “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

  …………

  学习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是人民政协服务改革的首要任务和基础工作。

  “这份学习材料太及时了。”6月3日,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召开前一天,谢茹常委一直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摘编和中央有关文件选编》。

  早在一个月前,委员履职平台的主题议政群里就已经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热潮。

  这是十四届全国政协履职的一个特点。各类协商议政活动都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前置环节,保证协商正确政治方向,提高委员建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于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关重大决定、重要举措,全国政协都会召开常委会会议、主席会议、党组会议等及时学习贯彻。

  此外,还建立了多种学习制度、丰富了学习形式,比如,制定专题学习计划,完善以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的学习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第一议题”制度等;比如,建立委员读书智能平台、开通委员读书群、举办线下研学活动……

  据统计,2023年,全国政协党组会议、主席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19次、182篇;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35次,覆盖全部34个界别。

  通过持续深入的理论学习,委员们对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问题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委员们表示,“新征程上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必须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把智慧和力量汇入‘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大合唱。”

  围绕改革议政建言

  服务科学民主决策

  “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习近平总书记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指明了方向。

  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如何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人民政协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委员们迎难而上,勇于担当。

  瞄准重大问题协商议政——

  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

  全国政协长期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十四届全国政协履职一年多,就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召开了2次“高规格”的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广泛协商,集中建言。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抓手就在于围绕具有突出比较优势的领域开展创新,用好新型举国体制开展攻关。”担任过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常委从国际视野建言改革发展。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形成更高水平开放的制度环境和制度优势,从而进一步明确相关改革发力的突破口和关键措施,为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成熟的治理体系提供有力支撑。”这是与会常委、委员的共识。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从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到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到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从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到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10年多来,全国政协聚焦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深入协商议政。仅十四届全国政协以来,就收到相关提案1300多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900多篇,许多重要意见建议得到重视和采纳。

  聚焦改革“硬骨头”深度建言——

  针对改革的“硬骨头”问题,全国政协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优势作用,深入调研视察、积极协商议政,努力为全面深化改革寻求最大公约数、找到难题最优解。

  农村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就是难啃的“硬骨头”。

  2023年7月12日,全国政协以专题协商会的议政形式,聚焦“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有关部委负责同志汇聚一堂,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建言资政。

  对于城乡要素资源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中存在的障碍,全国政协委员张合成建议,牵住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这个“牛鼻子”,聚焦关键点、强化统筹力、提升协同性,推动城乡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流动。

  啃“硬骨头”,往往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通过改革加快攻克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亦是如此。

  十二届全国政协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大家形成这样的共识: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是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原始创新的核心就是基础研究。

  十三届全国政协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召开专题协商会。委员们认为,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强化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牵引,着眼支撑当前产业发展和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对标世界科技前沿,凝练关键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和工程科技问题,努力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十四届全国政协围绕“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委员们建议,完善平台运行制度机制,筑牢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坚实基础。构建国家主导、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联动的科技创新平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衔接机制。

  “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新时代10年多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不仅政协委员中的科技工作者作出积极贡献,全国政协围绕科技体制改革深度建言、持续助推,也值得点赞。

  紧扣“民之关切”真情献策——

  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是政协委员职责所系。

  看病就医问题,是牵动人心的“大民生”。

  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钱学明曾连续8年通过提案建议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更亲身感受到这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过去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现在乡亲们不用出村就可以享受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刷医保卡取药等综合服务。”

  2023年5月12日,全国政协围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召开远程协商会,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在福建、河南、甘肃会场以及山西、山东、湖南、西藏等地,通过视频连线等方式发言。

  镜头从全国政协机关主会场,切换到1700公里之遥的湖南省耒阳市人民医院,全国政协委员向华表示:“县级医院是基层医疗服务网底,是分级诊疗枢纽,是县域医疗体系龙头,承担着县域内大部分医疗服务和几乎全部的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内培外引相结合,出台更大力度优惠激励政策,支持优秀本科毕业生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县医院工作。”

  从“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到“加快智慧物流发展”,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中小学教研体系建设”,从“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到“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全国政协围绕民生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协商议政活动。

  10年多来,全国政协围绕全面深化改革重要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考察950余场次,召开各类协商议政会议230余场次。十四届全国政协履职一年多,组织开展150余项调研视察活动,召开30余场各类协商会议,绝大部分都是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问题展开的,提出了一大批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务实开展民主监督

  推动改革举措落实

  2023年4月的一天,家住广东省珠海市新家园社区的李奶奶家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全国政协“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专项民主监督调研组。“自从政府实施适老化改造后,她洗澡、上厕所,我再也不用担心了!”李奶奶的女儿说。

  针对“适老化改造”这项养老服务改革,全国政协连续三年开展专项民主监督调研,提出的监督建议得到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

  精准有效监督——

  “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2015年7月,针对腾格里沙漠污染治理情况,全国政协组织开展了一次监督性调研。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调研组组长吴双战要求:“出实招解决问题,不搞花架子。”调研组通过走访群众,明察暗访,和有关部门座谈,向地方政府反馈监督意见,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监督做实,形成《关于腾格里沙漠污染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提出建立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巡视制度、探索纪检监察和司法力量参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重要建议。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一段时期以来,融资成本高、贷款周期长、相关部门办事效率低等问题困扰着民营企业家。

  2020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聚焦营商环境问题组织大型调研活动,深入调研了130多家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广泛听取企业家意见,形成专题报告《百家企业反映的百个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持续深入监督——

  开展协商式监督,引导政协委员秉持公心愿监督、直言不讳真监督、有理有据善监督,这是政协民主监督特色和优势所在。

  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国政协首次制定了民主监督工作计划,紧盯“十四五”规划实施中的重点问题进行监督,10个专门委员会各围绕“十四五”规划中的一个方面,每年选择一个侧重点,连续5年持续开展民主监督。

  “推进退役军人保障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加强黑土地保护”“促进体教深度融合”“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实情况及建议”“‘十四五’规划对外开放重大举措落实情况”及“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10个监督议题涉及经济、文化、教育、民生等各个领域,既有发展问题,也有改革问题。

  黑土地,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地区,但长期不合理耕作、高强度利用等导致黑土地“量减质退”。

  “黑土地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抓住重点,找准突破口,每年针对一个重要方面持续深入监督,争取推动一些主要问题的解决。”参与调研的委员们形成共识。

  2021年,重点调研黑土地退化情况,摸清“家底”;针对政策协同性不足问题,提出制订、完善配套法律法规等措施;

  2022年,关注保护投入、资金使用管理和黑土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问题,提出加大财政投入、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等;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颁布实施,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把重点聚焦到法律落实中的重要问题;

  2024年,侧重强化科技支撑保护黑土地。

  围绕黑土地问题连续开展的民主监督已取得实际成效,提出的一批监督性意见,为黑土地保护部际协调机制的建立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等,提供了重要参考。

  强化协同监督——

  新时代以来,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步伐明显加快。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2023年,十四届全国政协出台《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全国政协开展民主监督提供重要制度保障。如今,全国政协常态化开展会议监督、视察监督、提案监督、调研监督、专项监督,用好社情民意信息及时反映监督意见,把民主监督同经常性履职结合起来。

  多种监督手段的综合协同,促使监督实效不断提升。

  围绕“推进退役军人保障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开展专题调研,实施专项监督,同时委托地方政协协同调研,召开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开展提案监督。高质量调研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推动相关提案办理取得实效。

  全国政协积极探索政协民主监督同其他监督形式协同配合、相互贯通。

  2018年,国家监委聘请的首届50名特约监察员名单中,有11名全国政协委员。

  2023年,全国政协继续推荐21名委员担任国家监委特约监察员、30名委员担任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10名委员担任公安部党风政风警风监督员。

  对于这项举措的意义,曾担任过国家监委首届特约监察员的全国政协常委朱程清认为,加强政协民主监督与纪委监委专责监督等的贯通协同,可以切实提升民主监督的实效。

  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

  深化专门协商机构建设

  2013年10月22日,十二届全国政协围绕“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召开首场双周协商座谈会。

  双周协商座谈会最早可以溯源到第一届全国政协的双周座谈会。1950年4月,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发起召开双周座谈会,以参加人民政协的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推举的代表及全国政协常委为主体。

  时隔数十年,重启后的双周协商座谈会,名称中多了“协商”二字,两字之差,内涵更加丰富,是守正更是创新,是传承更是发展。

  从十二届全国政协创设至今,双周协商座谈会共召开165场,已经成为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协调关系、凝心聚力的重要协商平台和品牌。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并对人民政协改革创新作出部署,强调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完善人民政协制度体系,规范协商内容、协商程序,拓展协商民主形式,更加活跃有序地组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民政协“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之义。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

  “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切实落实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各项要求。”2019年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成立政协时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中共中央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为政协协商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撑。2015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201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2022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新时代人民政协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已经有了越发清晰的顶层设计。

  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全国政协党组会议、主席会议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研究制定全国政协年度协商计划,报中共中央批准后执行;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全覆盖,党的工作对全体委员全覆盖……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十四届全国政协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批示和中共中央关于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文件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持续抓好贯彻落实。短短一年多时间,十四届全国政协和政协机关围绕学习培训、协商议政、谈心交流、调研视察、机关建设等,共制定修订87项制度,梳理汇编全国政协层面57项、机关层面171项制度……通过完善工作制度体系,确保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到位。

  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党的人民政协理论发展作出原创性贡献,为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十四届全国政协履职不久,即在北京举办十四届全国政协新任委员学习研讨班。

  此次研讨班,5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围绕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内容亲自授课。规格之高前所未有。

  截至2024年6月底,十四届全国政协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等内容,共培训全国政协委员、地方各级政协委员、机关干部超过1.4万人次。

  “要把大家团结起来,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就必不可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要通过有效工作,努力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密切与党外委员等党外人士的联系,11位全国政协党组成员同党外委员开展“一对一”谈心交流达584人次,“面对面”了解情况、沟通思想、增进共识。

  突出政治性、统战性要求,开展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全国政协委员立足岗位实际,共开展了两千余项联系界别群众活动,联系界别群众约15万人次,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上凝心聚力。

  开展委员读书、委员宣讲、委员讲堂……大批有情怀、有担当、有作为、有影响的政协委员参与进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履职实践,讲述十年多来改革成就,鼓舞人心、凝聚力量。

  服从服务改革大局,机构设置逐步完善——

  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是全国政协十个专门委员会中最年轻的委员会,是根据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于2018年3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后设置的。

  十三届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李成贵长期在农业农村领域工作,让他感触最深的是,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成立以来,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委员深入农村一线调研,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协商活动,“感觉更加有组织、有计划,更有针对性,效果也更好了”。

  2023年,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全国政协增设“环境资源界”,这也是继1993年第八届全国政协增设经济界别后,时隔30年,再增新界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环境资源的重视上升到新高度,新界别的诞生符合国家发展之需。”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高吉喜与来自能源、化工、环保等领域的8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组成的环境资源界开启未来五年的履职。

  此次改革还将全国政协“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界别整合,设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界别,并优化“特别邀请人士”界别委员构成。

  协商民主形式日益丰富、渠道不断拓宽——

  2024年3月7日下午,8场界别协商会议在不同委员住地同步举行,委员们分别就本界别关心的议题建言献策。30位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参会,听取委员意见建议,通报有关情况,并与委员协商交流。

  全体会议期间召开界别协商会议,是全国政协更好发挥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创新举措。

  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2023年,全国政协开展跨专委会、跨界别的重大专项课题调研,由全国政协主要领导同志亲自点题,主席会议成员率队,先后开展“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推进新污染物治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等3个主题的深度研究,提出有价值的对策措施,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政协持续丰富协商形式、提升协商质量、发挥协商式监督优势,推进协商制度建设。

  2018年8月,全国政协推出移动端的委员履职平台。如今,这个不受时空限制的履职平台已成为不少委员离不开的履职“小助手”。

  创设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具体举措,进一步拓展了协商的深度和广度。通过网络视频方式,远程协商会把协商从空间上延伸到企业、校园、社区、村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国政协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关重大问题进行前瞻研究、深度协商,提出有价值、有见地的意见建议的重要指示精神,2021年全国政协创立“专家协商会”这一新的协商形式,制定年度计划,扎实开展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从双周协商座谈会到创新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从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到专题协商会,从界别协商会到专家协商会……人民政协充分发挥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协商议政格局日趋完善,建言资政更加务实高效。

  坚持履职“服务为民”

  汇聚改革强大合力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对百名改革先锋进行表彰。

  多名政协委员获得“改革先锋”的荣誉称号,体现了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支持改革、服务改革、参与改革的生动实践和重要贡献。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2023年9月26日,北京市门头沟区青白口村,果林和污水处理设施受灾现场,还能看出两个月前北京暴雨的损毁痕迹。

  不远处,十几个身着深色休闲服的人走出村委会会议室,他们中不少人戴着眼镜,看起来不像村民,却一个个抱着小家电,提着米、面、油,走进了村民家中。

  打听后才知道,这是来慰问受灾情况的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和农工党中央医卫界专家。村委会里,他们还开展了义诊活动。

  “他们不就是为咱们老百姓吃饭、生活、看病的问题干事儿的嘛!”当地群众动情地说。

  从十二届全国政协到十四届全国政协,“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民之关切”,是历次常委会工作报告的高频词。

  2023年7月18日,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六次主席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一系列办法文件,包括《全国政协关于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的意见(试行)》。

  仅2023年,十四届全国政协就组织开展捐资助学、扶残助障、技术培训等服务群众活动2480项,引导广大委员担当尽责。

  2023年9月15日,施一公委员精彩的“生命科学之美”讲座,为“委员科学讲堂”拉开序幕。

  半个月内,在安徽、四川、湖南、贵州四地,“科普万里行”所到之处反响热烈,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火热展开。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国家把我们骑手正式命名为‘网约配送员’,成了社会的新职业,我们心里特别高兴。”2020年6月19日,外卖骑手高治晓来到“完善外卖食品安全监管”双周协商座谈会会场,畅谈感受、反映诉求。

  “我把快递骑手的诉求在会上讲了,政府部门还给了我回应。”听到与会人员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关注,高治晓非常感动:“我觉得我们的职业很伟大,因为我们递送的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更是人间的温暖与希望。”

  1300年前,浙南山区,青田先民智慧地创造出“以鱼肥田、以稻养鱼、鱼粮共存”的稻鱼共生系统,给闵庆文委员留下深刻印象。

  在他和团队多年努力下,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也是中国乃至亚洲首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民间蕴藏着很多智慧,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里有很多创造。”闵庆文委员说。

  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委员们才能提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

  10年前,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的养牛大户达胡巴雅尔决定把1000只羊改养60头牛。

  “我家的收入非但没受影响,草场也恢复得更好了。”达胡巴雅尔说,“这多亏了廷·巴特尔大叔的养殖法。”

  他说的是廷·巴特尔委员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中总结的“蹄腿理论”:1头牛和5只羊的经济价值相当,养牛对草原的破坏程度远低于羊,付出的辛劳也少得多。

  廷·巴特尔委员不断总结成功经验,既在牧民中推广,也形成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推动更多地方像锡林郭勒草原一样,找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结合点。

  “共识是奋进的动力”——

  2024年5月23日,以“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主题的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召开。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仍是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

  委员们带着有关用地和融资方面的具体问题来了。会上,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现场回应,并通报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部署。

  大家带着问题而来,收获答案而归,互动交流的过程成为阐释政策、释疑增信的过程,成为沟通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

  “裕固族曾在‘当不完奴隶,看不见青天’的艰难岁月中苦苦挣扎过,短短几十年,裕固族牧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3.9岁增加到74岁。”

  在12年的履职中,贺颖春委员始终聚焦基层教育、民族文化和生态保护主题。她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用好这些活生生的教材,讲好民族故事,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

  改革开放大潮澎湃汹涌,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壮美辽阔,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正在展开。人民政协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坚定改革方向、增强改革信心、凝聚改革共识、共促改革大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贡献。

  (报道组成员:杨灵 赵瑜 孙芸辉 马欣 郭淼)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