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频道>> 要闻

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动力

2024-06-21 15:09:45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4年第12期 张连起我有话说
0

  改革开放45年的历程中,“三中全会”与“深化改革”标定了划时代意义的交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即将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承担起新一轮的重要使命,开创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关键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制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依据和基础。我们要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使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优化分配结构、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需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从源头上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打好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在参与发展中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权利公平,共同创造社会财富,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正确的道路往前走,让人民生活的幸福成色更足。

  这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是党中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进行深入分析研判,提出的应对之策。主要风险包括政治安全风险、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经济发展风险、科技安全风险、社会稳定风险、生态安全风险、生物安全风险、外部环境风险、党的建设面临的风险、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等,此外,还强调防范化解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核安全、军事安全等领域面临的风险等。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党中央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这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不断深化,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而不是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我们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和实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注入新内涵新动力,为人类文明进步指引未来,为人类共同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这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就要立足“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个实际,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在新征程上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坚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要面临诸多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新问题新矛盾,要解决一系列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着眼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于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多策划战略战役性改革,多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巩固和深化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创新性政策方面的改革成果,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激发新活力。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党中央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既是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长期任务,也是当前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重要发力点。我国拥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要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促进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着力点,以提升产业层次、补齐产业链短板、抢抓产业新机遇、完善结构体系等作为主攻方向。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规模优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用好长期积累形成的创新资源、人才资源和物质基础,推动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谋划和实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保持中央收入占比处于合理区间,为应对系统性风险提供更坚实的财力基础。通过探索合理容错机制,增大地方的政策试错空间,更好地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构建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横向收入分享机制,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稳步探索生产地、消费地等主体间的收入分享机制,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利益平衡机制,进而持续形成经济发展动力。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助于稳定市场主体、引导市场预期、坚定市场信心。要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唯有下大气力、久久为功,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才能让市场主体本固根深、枝繁叶茂。要以多措并举的“硬措施”持续优化发展“软环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投资兴业内生动力。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发展之“进”,中国经济必将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作者: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会长,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