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球文明倡议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自提出以来,获得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与热议,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体系。长期以来,西方世界充斥着“文明中心论”“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等一系列以单一西方叙事为核心的理论。在这些理论中,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或处于边缘位置,或成为“文明世界”的威胁。中国以瞩目的发展成就与极大的理论创新勇气,以无可辩驳的事实与高度包容的发展理念,有力回击了西式中心理论。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事实证明,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更重要的是,中国实践证明了,即便是积贫积弱的国家,也可以从自身国情出发,结合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优秀发展经验,走出一条新型现代化道路,与世界各国友好相处,共建互利共赢、繁荣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尊重文明多样性,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底色。人类几千年来的发展史,成就了无数独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辉煌文明。以地区性国际秩序为例,古代东亚地区产生过影响深远的“华夷秩序”,东南亚地区产生过“曼陀罗范式”,南亚次大陆产生过以“大法”(Dharma)理念为核心的世界秩序理想。这些产生于古代东方的地区性国际关系秩序或理念都与西方迥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以追求和平、实现和平、保障和平为基本出发点。早在西方大航海开启之前,东方各大文明体就在广袤的亚洲大陆,以及西太平洋、印度洋地区构筑了广泛、紧密的交往、交流网络,生发了独具特色的人文共同体、商贸体系、侨民纽带。这一切虽然被殖民历史打断、改写,但东方文明终究要回归到它自身的发展逻辑之中。“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就是强调要尊重世界各地文明的主体性,只有各国以真正平等、自由、自主的身份参与国际秩序建设,才可能实现命运共同体。
维护全人类共同价值,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在几千年来的文明发展史中积累的共同价值,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需要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对于这些共有的价值,不应该由某个国家或者某部分国家垄断阐释权。冷战后,在新自由主义“民主和平论”的支持下,美西方以促进“民主”为借口发动了数场战争,为这些地区的人民带去了深重苦难。何为民主,何为和平,如果只看一家之言,必带来灾难后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需要超越文明对抗、意识形态对抗,寻找各方理念的结合点,维护全人类共同价值。
推动文明传承与创新,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体系。当今世界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伴随全球化、现代化进程而来的诸多全球性问题的凸显。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病毒传播、粮食危机、水资源危机,这些问题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应对,而现有的国际机制应对成效较为有限,迫切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发挥智慧,共同为这些亟须解决的危机出谋划策,共同承担人类命运。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无数灿烂文明,产生过无数深刻的生存智慧,要充分挖掘它们的时代价值,实现创新性发展和转换,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经验与智慧,为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问题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友好环境。当今世界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世界,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认知冲突、“信息茧房”。根据联合国在2022年的“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发布的数据,目前世界上89%的冲突发生在文化间对话较少的国家,为了建立有效合作、保持和平,加强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当务之急。“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一个和平、友好的环境。
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西方世界从对华“脱钩”到“去风险”,全然不顾以“风险”描述中国经济发展,完全不符合中国是全球发展的重要贡献者的事实。在这变化的话术之下,不变的是西方中心主义思维。当今世界亟须新的思想、新的机制来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全球文明倡议在承认、尊重、弘扬人类共同价值的基础上,强调各文明体传承创新,强调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强调以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推动文明进步,以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朱宇凡,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副研究馆员)